黑洞

出自世界大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黑洞 (英文:Black Hole)是一顆質量超過太陽8倍的恆星壽命結束時的形態。當大質量的恆星壽命已經快結束的時候,它會慢慢變成紅超巨星然後再爆炸,之後坍縮成黑洞或中子星。黑洞會移動,在移動過程中,因為黑洞的重力非常大,它會使附近的天體、甚至是電磁波被吸入。也因為連光也會被吸收,因此黑洞才會是黑色的而無法用肉眼觀測[註 1]。因為有一說進入黑洞後可經由蛀孔 (或稱蟲洞)瞬間跳躍時空,並從另一端的「白洞」出來,所以有科學家認為黑洞可以用來進行時光機旅行

另有一說是進入黑洞可以長生不老,其原因是重力越大的地方時間會越慢、甚至停止。

構造[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黑洞的半徑稱為「史瓦西半徑」(Schwarzschild Radius)[註 2],而黑洞的球面則稱為「事界」(又稱事件視界、視象地平面,Event Horizon);中心則稱為「奇異點」(又稱奇點,Singularity)。事實上黑洞的事界外圈還有一層「光子球」,被吸入的物質能量與現象都會在該處產生核融合並強力發射出X光,最後進入奇異點消失不見。

參考文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書目[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一看就懂!宇宙的奧秘》,東販出版,高柳雄一監修
  • 《天才博士的宇宙探險》,世茂出版,飯野睦毅著

網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注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注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 但仍可透過重力透鏡現象觀測到。
  2. 若把太陽壓縮到半徑三公里時就會變成黑洞;而此時,三公里就是史瓦西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