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

出自世界大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這是特色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去中國化是指將一切和中國有相關的名稱和文字等等,通通都改為自己本土的東西。亦指曾經和中國有相關的中國周邊國家或中國自己本身也想去除中國化的一種運動。

中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919年五四運動後出現了新文化運動,當時胡適等人主張「全盤西化」,可以算是一種「去中國化」。此說認為中華文化落後且不如西方,不能適應世變(1840年後列強侵華)以來的文化衝突,必需拋棄;西化(引入西方文化)已是世界趨勢,中國也不例外,若然不全盤西化,國家不會進步。這一論說在1930年代於中國大陸引發極大的爭議。後來中國共產黨統治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源於歐洲,曾為中共按本地情況改動),曾意圖借助「文化大革命」破除傳統文化,又意圖把漢字改成拼音文字,但是沒有完全成功。

日本[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日本本來是使用漢字當作自己的官方語言,但是後來派遣唐使遣隋使到中國學習中國字之後,並將中國字用中國的草書楷書改為日本的文字。

另一說是日本不是去中國化而是在大化革新之後向中國方面學習文化和語言的方式來發明日語的寫法。

朝鮮[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朝鮮越南類似,在古代屬於中國的藩屬國,使用的語言和文字是繁體中文,朝鮮國王必須向中國皇帝進行朝貢。

台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台灣的去中國化運動是從1990年代開始發展,於2000年民進黨上台後便更加附予實施。台灣的去中國較為困難,由於台灣本身就是以漢民族所主成的國家,寫的是繁體中文,故去中國化較為困難一些。

越南[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越南本來是中國的藩屬國,以中文為官方語言,而本地人亦參考漢字,創制喃字,以書寫越南語固有詞。但是法國殖民越南後,廢除科舉和漢字,改以現代學校制度和國語字(現在的越南文)。雖然越南共和國的教育制度設有漢字班,但是越南共產黨政權認為越南要有自己的文字,最後越共統一越南,現在除了華埠、旅遊景點和古建築,在越南找到漢字的機會不多。

參見[編輯 | 編輯原始碼]